社会力量助力农村社区服务设施效能提升

2025-08-14

农村社区服务设施作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、改善农村生活环境、提升社区凝聚力的有力抓手,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程中扮演着基础性支撑作用。近年来,农村地区围绕党群服务、文化教育、医疗卫生、养老托幼等实施了体系化、标准化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,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。然而,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仍存在设施使用低效化、设施运行难持续等问题。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,群团组织、合作经济组织等社会力量应充分发挥其资源整合、组织管理和专业服务等优势,从盘活存量、补齐短板、激发活力等方面入手,助力农村社区服务设施效能提升。

盘活存量,激活农村社区服务设施潜力。引导社会力量联合基层政府,对农村社区低效闲置服务设施开展摸底调查,分类施策,盘活低效存量,提升现有设施利用率。一是优化拓展设施功能。鼓励社会力量依据村民的实际需求,对现有闲置设施进行功能优化、拓展和叠加,提高设施利用率。二是参与设施运营管理。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委托运营、合作共建等方式,参与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的运营管理,引入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服务模式,提升设施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。三是推动设施共享共用。引导社会力量通过项目化运作、联盟共建、数字化平台建设等方式,整合区域性服务设施与资源,优化资源配置。

补齐短板,完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体系。引导社会力量凭借其专业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优势,补齐设施优化不足、专业服务人才匮乏等服务短板,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体系。一是依托服务设施提供专业化服务。深入调研农村社区居民需求,引导社会力量根据自身优势管理和使用农村社区设施,为村民提供相关领域的专业化服务。二是推动服务设施的数字化建设。引导社会力量以数字化赋能农村社区服务,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手段,推动政务服务、教育、医疗等领域的数字化升级,提升社区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。

激发活力,增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可持续性。鼓励社会力量将外部资源注入与内生动力培育相结合,构建“外部输血-内部造血-持续活血”的长效机制。一是培育村民自主能力。引入社会力量协助组建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及志愿者队伍,拓宽村民管理与使用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的渠道,提升其自主运营能力。二是探索服务设施市场化运营。通过探索提供低偿服务,为设施运营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,推动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的可持续发展。三是构建长效发展机制。通过建立完善积分激励、荣誉表彰等正向机制,鼓励相关主体常态化参与社区事务。

(来源:农民日报)

返回列表